最近,因为深圳推出政务服务“秒批”新模式,落地300个“不见面审批”服务事项,企业到政府部门办理相关业务时,明显感受到比前“少跑了腿”,无形中节省很多成本。同样,作为普通市民,深圳人乘坐地铁不带钱包也不用担心,原来所有地铁闸口都可以微信支付。
这一切得益于在深圳市委、市政府打造国际一流智慧城市的战略部署下,深圳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,全面推进智慧应用示范,今年建成全国一流、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。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《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7》显示,深圳信息社会指数达0.88,连续4年位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一,成为国内率先进入信息社会发展中级阶段的城市。同时,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《第八届(2018)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》称,深圳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达76.3,位居全国第一。
两年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
深化改革,创新机制,护航新型智慧城市建设。深圳市经贸信息委有关负责人表示,深圳成立了高规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,由市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,各区各委办局主要领导为成员,统筹推动有关工作。同时,深圳组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,由两位院士担任组长,国家级研究机构、深圳有关部门、知名高校和领军企业等各领域专家组成,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慧支撑。
深圳加强统筹规划、顶层设计,先后出台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方案、实施方案。2018年7月,深圳印发的《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》提出,到2020年,深圳新型智慧城市要建成实现“六个一”发展目标,即“一图全面感知、一号走遍深圳、一键可知全局、一体运行联动、一站创新创业和一屏智享生活”,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,达到世界一流水平。2018年9月,深圳印发《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“六个一”实施方案》,进一步明确“六个一”的工作任务和实现路径。
目前,深圳力推应用示范,宝安区、福田区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区,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市区共建模式。宝安区构建“1+2+5”总体架构,即1套感知网络基础设施,建立大数据资源中心和管控指挥体系2大支撑,在行政办公、公共安全、城市治理、公共服务、发展产业5大领域开展智慧化建设,实现政府管理“一键知全局”和市民办事“一机通宝安”;福田区构建“一中心、五平台、百系统”,打造智慧化“城市大脑”,实现福田区政府决策科学化、城区治理精细化、公共服务高效化。同时,罗湖、盐田、南山、龙岗、龙华、坪山、光明、大鹏等区(新区)大力开展新型智慧城区建设,助力深圳“双一流”目标的实现。
亮点频出全力打造智慧城市新名片
目前,深圳积极开展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智慧化建设,推动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增强民众获得感。
城市治理,更加“智慧”。据悉,深圳构建了全国首个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体系,即1个市级中心+11个区级中心+N个行业中心。其中,市级中心以及福田区、宝安区、龙岗区、坪山区等区级分中心已建设完成,并实现市、区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,基本构成了深圳城市运行管理的“中枢”。
同时,深圳积极推进“智慧公安”信息化建设,先后推出“深目”、“深融”、“深穹”等13个警务信息化平台,在打击犯罪、治安防范、社会管理、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;探索交警信息化、数字化管理服务模式,不断深化对全市道路交通运行态势的精细化感知,全面构建城市“交通大脑”,2017年深圳万车死亡率降至1.07,与中国香港、新加坡、美国等比肩。
智慧民生,惠及老百姓。深圳打造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,解决老百姓就医挂号难问题,同时打通十家公立医院间影像信息共享通道,探索解决医疗信息共享难题;全市180多所中小学开展教育云项目教学应用试点,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;构建“深圳智慧租房”住房租赁平台,为市民提供互联网线上房屋租赁一站式服务;地铁公交扫描乘车、停车“易停车”、高速过路和停车缴费无感支付、交通信息查询“交通在手”等智慧应用投入使用,出行更加便利。
智慧城市建设,正全面覆盖各个领域。值得一提的是,深圳在交通治理、环境治理、安全隐患治理、灾害防范、政务服务、食品安全服务、气象服务、法律服务等领域亮点众多。
数据共享提升最互联网城市创新力
共享为原则,不共享为例外。深圳力推政务信息共享“负面清单”管理制度以及政务信息共享监督考核机制,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走出一条新路径。
目前,深圳已形成全市统一公共信息资源库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。数据统计显示,目前深圳市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中的人口、法人、房屋数据量达到58亿多条,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经接入了36个市级单位和全市10个区,资源目录共5200多类,信息指标项达到16万多个,支撑115项协同应用,每天数据交换量超过2000万条,峰值数据交换量近8000万条,为“互联网+”政务服务、政府治理等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。
智慧城市,需要强大的信息化基础支撑。深圳已连续多年成为“最互联网城市”,并获得“宽带中国”示范城市最佳实践奖。截至2017年底,深圳光纤接入用户453.46万户,光纤入户率99.98%,4G用户1931.0万户,全市重要公益性公共场所免费WLAN覆盖率达99%,基本实现“百兆到户,千兆到企,百米光接入”。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(深圳云计算中心)的最快运算速度可达1271万亿次运算/秒,基本可以满足全市单位、企业对超级计算资源的需求。
支持感知城市实现的窄带物联网已全市覆盖,形成智慧城市的感知信息传输网络,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智能水表、智慧燃气的自动抄表。政府网络延伸至街道和社区,其中政务内网覆盖到街道办,接入400多家政府服务单位;外网覆盖到社区,接入400多家政府单位及500多个社区工作站。
值得一提的是,深圳已初步建成统一的政务云,实现了政府信息化计算存储资源的集约化发展。政务云可为政府各部门统一提供虚拟计算、存储、数据库等服务,推动全市信息化建设由分散建设向集约化建设和云服务模式转变,提高信息化投资效益。
作为深圳城市空间基础设施,深圳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,通过提供电子地图、遥感影像、地名地址、城市三维模型等基础地理信息服务,实现了全市市区两级、市级部门之间地理信息的共建共享。在城市规划建设、国土资源、应急、教育、环保、水务、医疗、公安、气象及各区等90余个政府部门广泛应用,为多规合一、建设工程项目审批“深圳90改革”、基于块数据的精细化社会治理、公共安全、应急指挥等提供支持服务,深化支撑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。
重点实施十大工程迈向国际一流
据透露,依据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,深圳将在未来三年实施高速宽带网络工程、全面感知体系工程、城市大数据工程、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工程、智慧公共服务提升工程、智慧公共安全体系工程、智慧城市治理优化工程、智慧产业发展工程、网络安全保障工程、标准规范保障工程等十大工程,重点推进一批解决民生、治理痛点问题的重大项目,如精准政务服务、智慧医院、智慧城中村、深圳人才地图、雪亮工程、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监测、智慧多功能杆、打通数据共享、数据立法等。
事实上,深圳将对标国际一流智慧城市的建设样板,继续推进公共服务、城市治理、营商环境等领域的改革和创新,一幅美好的未来智慧城市蓝图正在织就——
提升市民获得感。市民身份证、驾驶证、社保卡、图书证、银行卡等各类证件,只要是实名办理的卡都可合成一个账户,按照安全权限,可通过生物识别+身份证号/实名手机号办理各类事项和享受各类服务;市民办事、享受生活服务无需到处找入口,可从统一APP入口获得所需服务,用户画像建立之后还可以主动精准推送服务信息。
提升营商环境水平。企业办理各类事项时,无需重复提交各种证明材料,只需要使用社会信用代码+数字证书就可办理各类公共服务事项,尽量做到不见面办理、秒办;企业可方便地获得政府开放的数据和软件开发资源进行创新,也能享受“一站式”创业服务。
提升城市治理能力。政府管理者可像绣花一样,开展更加精细的城市治理;深圳城市运行态势可随时被感知,小到感知城市局部区域的人流快速聚集,大到通过大数据感知城市运行态势和经济运行态势、城市某区域发生灾害风险指数等;城市管理者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获决策用到的全部信息,达到可以通过某个行业的阶段性税收变化判断行业景气程度,可通过某个区域物流商品变化预判该地区正在发生产业转型等;当城市出现重大的安全隐患时,城市管理者可随时随地指挥调度各类资源来消除隐患,将损失减少到最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