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智能大会现场。新华社记者毛振华摄
新华社天津5月21日电(记者毛振华 张彦)道路拥堵、暴雨积水、垃圾难解……面对日益突出的“大城市病”,人们不禁要问,城市的明天究竟在哪里?记者从日前闭幕的世界智能大会上了解到,随着智能时代到来,越来越多智能科技成为化解城市困局的良药,绘就未来人与城市和谐共处的新图景。
世界智能大会闭幕式上发布了一项重要成果——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。它作为生态城指导智慧城市发展的纲领,对其他城市具有借鉴意义。
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,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共建,是世界上首个由国家间合作建设的生态城市。除了生态,智慧也是生态城的重要使命。
世界首个由国家间合作建设的生态城市——中新天津生态城。新华社记者毛振华摄
中新天津生态城只是中国发力智慧城市建设的缩影。据德勤发布的《超级智能城市》管理咨询报告显示,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,中国以500多个居于首位,占到全球数量的一半。
中国的智慧城市大都以技术为先导,以此打造智慧生态链及生态圈,而“城市大脑”则是神经中枢。天津开发区发改局数据信息科科长陈松介绍,天津开发区构建“城市大脑”,让社会资源分配更精细。例如,辖区内的井盖等公共设施大都配有GPS定位系统,可实时监测;辖区内的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也都串联在一起,可以就近随时调用等。
英国未来城市创新推进中心国际开发经理彼得·杨表示,全球的智慧城市在建设中存在共性,包括大规模部署IT系统和传感技术,以此获得更多数据。中国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。
“虹桥火车站覆盖了5G,这令人感到十分惊叹。5G部署对智慧城市建设至关重要,因为这项技术能够为更大规模、更快速度收集数据创造条件。”彼得·杨说。
同时,伴随智慧城市建设快速推进,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。例如有的城市在智慧城市概念号召下,安装了大量智慧设备,但城市治理思路却比较传统,大量核心大数据并未得到充分市场化开发。
世界智能大会上展示的未来城市新图景。新华社记者毛振华摄
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是什么?究竟为谁服务?随着时间推移,这一讨论的答案愈发清晰,那就是为人,让城市中的人们享受更为便利的生活。
国际电工委员会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主席迈克尔认为,建设智能城市初衷是着眼于提供更好的服务,特别是公众所需服务。如果无法实现,智慧城市就不过只是一个概念。
彼得·杨也认为,重要的不仅是智慧城市技术本身,更是如何通过这个目标,让人们在城市中更加美好地生活。
有了智能科技作保障,城市治理思维观念的提升就变得十分重要。特别是从源头加快政府部门资源整合步伐,打破部门利益瓶颈,充分分析智能设备收集来的大量数据,率先实现信息在政府部门间的自由流动,从而为推出信息整合平台提供可能。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吕卫锋建议,智慧城市建设要充分应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智能科技,在融合上提高应用服务涵盖范围,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效率,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。
专家认为,各方共同努力携手,一座充满人性化、科技感、便利性的现代智慧城市并不遥远。